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史海新知



    祭祀——国之大事

    曾看到过一个问题:史书上有哪些看起来轻描淡写,实际上却很残酷的话?我的答案是“不祀”。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很多自然现象不能得到解释,人们常常通过祭祀和占卜来问上天神灵的指示,或祈求祖先保佑。因此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在国家大事的重要性上,祭祀还要放在打仗前面。

    祭祀的时候礼仪很多,繁复到现代人觉得不可理解:祭祀前几天要沐浴斋戒,祭祀的物品等级、数量、种类有严格规定,不能超越级别。祭祀的人要么是专门的人员,要么在家族中德高望重。有时祭祀也需要唱歌、跳舞。祭祀对象很重要,只能祭祀本族的神和祖先。《左传》中记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意思是:祭祀的人不是本族人,祖宗神灵便不会享用祭礼,民众也不能祭祀本族以外的祖先。

    一个国家建立以后,后代国君必须修建宗庙,定期或逢重要事情时进行祭祀。“不祀”就是指不祭祀。一种情况是君主极其昏庸,连祖先都不敬重、不祭祀。更可怕的另一种情况是:国家被灭,宗庙被毁,因此“不祀”。史书上每一个看似轻飘飘的“不祀”,背后几乎都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灭亡。甚至有些存在千年以上的小国,最后也以一个“不祀”来终结。

    绿林好汉的由来

    武侠小说或武侠剧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占据山头,成群结伙,遇到百姓或者官兵运送货物路过山脚,便道出经典台词“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处过,留下买路财”。他们通常被称为“好汉”或“绿林好汉”。实际上,“绿林好汉”已经出现2000多年了。

    西汉末年王莽统治时期,天下大乱,饥荒严重,民不聊生。在今天的湖北省,有两个人叫作王匡、王凤,他们积极为百姓排忧解难,办事公道,深得百姓拥护,被推举为首领,成立了起义军来反抗腐朽的封建统治。他们以绿(lù)林山(今湖北京山附近)为根据地,故被称为绿林军。绿林军发展迅猛,很快人数达到将近一万,打败了前来围剿的朝廷军队,并且主动向外区域发展,又联合各地其他起义军,不断扩大影响。

    绿林军的斗争持续了将近10年,为推翻当时的王莽政权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且留下了著名的“绿林好汉”的说法。后来人们常用这个词来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有时也指聚众行劫的群盗股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绿林”这个词是因为绿林山而得名,不是指绿色的山林,因此正确的念法是绿(lù)林好汉。

摘自《中学生》2019.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