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陕图”公益课堂】2020第10期“成语里的生物科学”系列分享课程预告

时间: 2020-10-28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总是能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神营养,用传统文化滋养我们的民族情怀和文化素养。成语是传统文化里最经典的部分,是中华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是我们先民的智慧和思想的结晶。成语里有着丰富有趣的历史故事,也有着弘扬美德的精神品质,更蕴含着超前启智的生物科学。解读成语里的生物科学有助于我们借助成语掌握生物学知识、解释一些奇特的生命现象,打破学科界限,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构架立体的学科思维,培养综合学科素养。
        本期公益课堂(总第66期)通过成语里的生物科学的新视角,分为成语里的植物科学、成语里的动物科学、成语里的人体科学、成语里的科学秘密四个部分,结合成语的出处、释意、科学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中国特色文化成语解读为一种奇妙的科学发现。 
                                       
一、课程内容
1、《成语里的植物科学》

       “傲雪凌霜”,形容不畏惧霜雪严寒,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这不仅仅是单指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所歌咏的那支“凌寒独自开”、被尊为花中四君子之首的梅花,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君子那一尘不染的高洁品质,世代为人们所称赞。可为何梅花能够在寒冷的冬天开放呢?为何它可以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呢?岁寒三友经冬而不凋零,这与它们的结构与生理特征有什么关系呢?众所周知,植物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自然科学庞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次讲座将通过植物学的知识来阐释和剖析成语中那隐秘而又有趣的生物学知识,从成语角度通过对植物形态、结构和功能的解读,结合例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形成与发展、植物的适应性及变异性等多个知识点,使枯燥但又深邃的生物科学知识与中华传统文化中那颗璀璨的明珠——成语相结合,令我们耳目一新,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进入大众的视野。
2、《成语里的动物科学》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在《韩诗外传》中记载“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后,举颈而欲啄而食之也。”螳螂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前腿呈镰刀状,活动灵敏自由,能出其不意地捕蝉。然而有时螳螂却顾此失彼,乐极生悲,在其身后的黄雀对之虎视眈眈,随时准备美餐一顿。螳螂依靠其身体的优势轻易地捕食蝉,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螳螂捕食蝉的同时,也被黄雀捕食,这正是适应相对性的最好体现。此外,螳螂在吃蝉,黄雀捕食螳螂,这也反映生态系统中的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属于食物链的一部分。本期讲座意在把动物学中动物器官、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发育、遗传,共生、竞争、捕食、功能、共栖、趋光性、条件反射等等学科知识都在成语中找到印证,借助成语学习古人的生物学发现,形成人文类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渗透。
3、《成语里的人体科学》
       “五脏六腑”是指人体的内脏器官组成。五脏是心、肺、肝、肾五种器官的总称。六腑包括胃、胆、大肠、小肠、三焦和膀胱六大部分,这个成语从生物学角度解释,就是人体内脏器官。人体科学中,人体的结构、功能,比如人体器官、肌肉的伸缩、性别特征等等都在成语中有所表现,人体科学的知识大都能在成语里得到了印证。本期讲座力图分析在人体各部位中有关“头”“发”“眼”“目”“口”“面”“手”“脚”“身”“心”“脑”“耳”“胸”“背”“肚”“颈”等等构成了人体科学研究的活化石的成语故事的生物学解读。
4、《成语里生物科学的秘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八个字就勾勒出一个饶有趣味、并富含哲理的故事。如果,我们能从生物学角度来认识,就会发现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图。故事出自《战国策·赵策》。书中记载“赵且伐燕,苏代谓燕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此蚌。’蚌亦谓鹬曰‘今日小出,明日小出,即有此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易水,位于今河北易县境内,大清河上源支流,有北中南三支,均源出易县境,汇合后入南拒马河,此即荆轲别燕太子丹之地。在这一地区,最常见的涉禽就是白腰草鹬,而肥大的河蚌又是一般的涉水河中最常见的软体动物。至此,我们可以做出更具体的推测,这场两败俱伤的战争多半是发生在白腰鹬与河蚌之间的。
       现在,从生物学饿角度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成语所描述的生态图便栩栩如生了。在古老的燕赵大地,在著名的易水河边,其时尽管战火烽争,但,绝无环境恶化的忧虑。在一个温暖而晴朗的日子里,一只河蚌在浅水中微微张开它坚实的贝壳,享受着和煦的阳光。它的肉白色的斧足对不远处一只正在觅食的白腰单鹬无疑是一种强大的诱惑。偷袭的第一步显然是成功了,但被侵略者强有力的反抗却让敌人进退不能。双方的生物本能使得双方都无法退让,这时,走来了渔翁。
       类似这样的科学秘密都藏在了浩瀚的成语故事里,本讲试图用成语故事阐释生物科学秘密,解开远古的生物科学发现。
二、 授课方式         
       导师讲解、互动交流
三、主讲人介绍
       刘晓莉,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陕西省高考优秀评卷教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员,陕西省公共关系协会办公室主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基地”创始人,“中国文化交流文艺创作基地”创始人,传统文化大讲堂主讲嘉宾,民俗学研究者,西安市六中传统文化大讲堂特邀讲师,《诗词里的民俗》的作者。发表教学论文10多篇,短篇小说多篇,参与国家级课题研究一项,参加省级课题研究一项。
预约报名
       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要求,线下活动需要提前预约。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具体操作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温馨提示:限额80人)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西安市长安北路14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57号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