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陕图”公益课堂】2017第9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活智慧”系列分享课程预告

时间: 2017-09-1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表达、记录了中国人几千年形成并且固化在其血脉中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作为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就是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要义与理路中窥探中国文化的精神要义,了知今天的中国人是从怎样的文化精神中走过来的,从而了知今天的“我是谁”,今天的“我们是谁”。为此,本期课堂将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蕴智慧和缘起基因,以唤起我们被遮蔽了的文化记忆,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
        本期公益课堂(总第30期)特别邀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张蓬教授做客省图,与广大读者交流、分享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活智慧,届时欢迎大家参加交流。
                             
一、课程内容
1、“士”的生活方式与儒、道的思想缘起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本土的儒家与道家文化,儒、道形成于先秦诸子,后得以传承发扬。儒、道何以形成与发扬,因缘于“士”阶层的生活方式。“士”作为贵族之末,四民之首,则以依附于经济或政治权力作为自己的生存逻辑,在科举与文庙制度的规制下,形成了在朝与在野两种生存模式,儒、道则成为此两种生存模式的精神支撑。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行之道”——从《大学》《中庸》的君子之道说起 
        儒家文化自先秦而分别为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依道统之说而发扬思孟之心性学说,至宋代朱熹编撰《四书集注》而为集大成。从《礼记》提出《大学》《中庸》两篇单立“章句”,统儒家学说为内圣而外王之成己成人君子之道。合而观之而为“三纲领”与“八条目”,“中庸之道”。
3、“天人”何以、如何“合一”?——从汉代的审美意识看中国的天道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之际”,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传统文化为何要“究天人之际”?“天人”如何“合一”?这些问题离不开传统文化中天、道、天道、阴阳、五行、气等基本范畴的因缘解读。这些范畴构成的文化系统表达着中国古人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特别是在汉代尤为显著。这个文化系统的缘起在天人关系,其奥秘锁钥在古天文历法。从天文历法中似乎可窥探“天人”何以“合一”的文化理路。
4、 什么是“心”?——从佛教心理学视角的观察   
        中国传统文化是基于生命意识的文化,维护生命的意义在于修行,通过修行调整心性方向和形态,以增上生命的价值质量。生命价值意义体现在相续不断的所作之中,能作与所作在于“心”之作。因此,修行就是修心。何谓心?如何修?佛教心理学之心法与心所有法之说,可为我们打开“心”的门径。
5、《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解读
        中国传统文化是面对西方文化而独具特质的,以西方哲学思考方式为镜,更可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独特意味。康德的《导论》是其哲学思想的入门著作。读懂这本书,可以了知西方文化作为哲学是如何思考的,思考的是什么问题,从而可以了解西方文化在思考方式上的特点,为更恰切地理解西方文化的精神实质打下一个基础。并且以此为镜反观自身,在比较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二、授课方式
        导师讲解、互动交流
三、主讲人介绍
        张蓬,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编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学者特聘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研究方向和领域是中国哲学的当代性问题、中国哲学语境中的西方哲学研究、当代中国文化哲学等。其代表性著作为《守望家园:中国哲学的当代性反思》,在《哲学研究》、《学术研究》、《文史哲》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20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西安市长安北路14号 邮编:710061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57号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