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服务动态

探寻西安明秦王陵——我馆首增自拍地方文献照片资料(图)

时间:2017-04-27 责任者:地方文献部

  

  第一代秦愍王朱樉陵的石刻石马

  

  第五代秦康王朱志壜陵,神道石刻尚存石狮一对,天禄、文官、武官各一件,石马三件。

   

  第六代秦惠王朱公锡陵是我们探寻到的秦藩王墓中唯一设有栅栏保护起来的遗址。

   

   第十代秦宣王朱怀埢陵,整个神道与石刻如今被围墙围起,旁边的三府井村已经被拆成了一片废墟。

  近年来,随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我馆地方文献馆藏资源建设工作也力求向多途径、多样化方向努力。地方文献部首次尝试采用自拍图片资料的方式,自主地记录秦地、秦人、秦风形成我馆独特的地方文献馆藏资源。经过前期文献调研和精心策划,2015年至今,地方文献部先后两次探访明代秦藩王陵,拍摄大量资料照片,形成我馆第一批自拍地方文献照片档案。

  2015年11月3日,地方文献部地方文献开发组首次寻访了西安市南郊附近的三座明秦王陵,分别为:位于西安长安区大府井村的明秦藩王陵第一代秦王(愍王)朱樉陵、简王井村的第七代秦王(简王)朱诚泳陵和三府井村的第十代秦王(宣王)朱怀埢陵。又于今年(2017年)4月21日再次出行,寻访了位于秦岭北麓附近两座明秦王陵:即长安区康王井村第五代秦王(康王)朱志壜陵和庞留井村的第六代秦王(惠王)朱公锡陵。经过两次对明秦藩王墓的实地探访,我们对这些陵墓的现存环境、保存情况和地面石刻遗存数量进行了大致的了解,先后拍摄资料照片417张,并做有考察文字记录。

  为了确保有效开展此项工作,在探访之前,部门安排工作人员搜集、查阅相关资料,查寻王陵地址和路线,制作各类工作记录表格,并做好行程安排。外出拍摄工作结束后,由专人认真完成资料照片整理、工作记录撰写等相关后续工作。两次拍摄的明秦藩王陵照片资料将编目入藏我馆馆藏资源,为以后开展相关展览或读者活动等工作做以准备。

  地方文献部开展此项工作的目的在于通过采集和拍摄拟记录和采集未被开发保护的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城乡人民生活风貌、节庆风俗等珍贵的资料照片来保存地方文化史料,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保存、收藏和传播地方文化的作用,以期今后利用这些特色馆藏资源向社会大众服务。

  相关资料:

  西安明秦藩王十三陵简介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起,太祖朱元璋建藩封王,将地位仅低于皇太子的次子朱樉封为秦王,并设西安府。由于秦王在诸位藩王中年龄最长,兵权最重,又担负着拱卫西北边疆的重任。“首藩者,宗盟之长”也,故秦藩国被称为“天下第一藩”。秦藩国之大,藩王之多,享国274年,伴随明朝始终,共有十四座明秦藩王陵存世,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除末代秦王外,有十三位秦王都埋葬在西安东南郊的鸿固原与少陵原上,这些秦王墓葬被俗称为“西安明十三陵”,准确的说应该叫“西安明秦藩王十三陵”,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少陵塬素有“九井十八寨”之称,是因为明朝在建立初期就已经对建陵墓有着严格要求。规定藩王、诸王出生后两岁,开始修建陵墓,修好后只留一个天井,死后才封葬,讳避墓,称为井,每个井就是一处藩王宗室陵。所以,临近王陵的村落多以“井”命名。以大府井为首第一代秦愍王,接下来二府井、三府井、四府井、五府井、简王井、康王井、庞留井、世子井(十子井)等,而这些古老的地名以及这些藩王陵墓,俨然已成为西安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