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除心尘,是修行的目的。人的心尘烦恼就好似秋天的落叶,落叶随风,而风无处不在,故而心尘也是生了灭,灭了生,生生灭灭,永远没有干净的一天。故而心尘必须扫过又扫,持续而不能间断。故而说修行是苦差事,因为要一次次地扫除蒙尘。
故事一:
一天,元晓大师的儿子来探望他。这是儿子长大成人后,第一次面对父亲,他对父亲有着崇敬之情。
见到儿子,元晓并没有说教,只是拿了扫把让儿子去扫地。偌大的寺院前庭,飘满了秋叶。儿子开始认真而专心地扫地,扫秋叶大地,同时也扫着内心的思绪、意念。
过了好久,元晓大师再次来到前庭,落叶已被扫除,堆在庭中,宛如一座小小的山。
元晓问儿子:“扫好了吗?”
儿子低头回答:“扫好了。”
元晓走近小山,拾了一撮落叶,撒在地面,说:“秋天的落叶四处飘移,怎么能说扫好了呢?”
故事二:
一日午后,师父到后院转了转,叫来小和尚扫地。小和尚一见地上没什么脏的,只是灰尘多而已,便不情愿扫起来。
师父便说:“扫地也让人生烦恼啊!当你不察觉时这烦恼就生起来了,如地上的尘土一般。你要给我好好地扫,还不能让灰尘扬起来。一扫把一扫把地扫细致了。是扫地,亦是扫心地啊!”
小和尚闻即脸红起来,端正身心,好好扫除心尘。
故事三:
《增一阿含经》里,记载着一个关于周利槃陀的故事。
周利槃陀是很笨的比丘,记性极差,教什么忘什么,根本很难修行。僧团里的僧众都排斥他,只有佛陀不放弃,因为佛陀知晓,众生皆有佛性,周利槃陀当然也有,只是要依他的根性来教他。
佛陀教周利槃陀只做一件事:扫地,只背诵一句“扫除尘垢”,就像只持一句“阿弥陀佛”一样。周利槃陀夜以继日只做这件事,只诵这句话:“扫除尘垢,扫除尘垢……”专注一心,看着当下的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有一天,周利槃陀发现扫把已被扫坏扫脏,他醒悟到:“扫把这么脏,我的心更脏!”扫除尘垢。扫除尘垢,原来佛陀要我扫自己的心啊!
三则故事虽各有侧重,但讲的都是一件事:扫除心尘。扫除心尘,是修行的目的。人的心尘烦恼就好似秋天的落叶,落叶随风,而风无处不在,故而心尘也是生了灭,灭了生,生生灭灭,永远没有干净的一天。故而心尘必须扫过又扫,持续而不能间断。故而说修行是苦差事,因为要一次次地扫除蒙尘。
遗憾的是,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经常被虚妄的念头欺骗,执假为真。我们依我们对时间的观念——过去、现在、未来,建立了一套复杂的系统、情绪和戏剧化的反应,追随虚妄走,兜了大圈子,才看清那只是心的戏剧。所以,只要能在当下,我们幡然醒悟:什么是妄念?什么是实相?并放下既是满足五欲也是自我折磨的妄想,我们就是在扫心地。
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禅宗六祖慧能
至论平等佛性之理,非空非不空,非有非不有,非法性非不法性,非佛性非不佛性也。一切并非,故能得一切并是。——吉藏《大乘玄论》
善性者,理妙为善,返本为性也。——竺道生《大般涅槃经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