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人的分布及特征——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发现的石人
作者:王博,祁小山
这三个地、州地处天山以南,墓地石人主要发现于沿天山一带,分别出自和静、温宿和阿合奇县境内,计7尊,皆为墓地石人。另外,在若羌县孔雀河北岸的古墓沟墓葬也发现了随葬石人1尊①。
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石人
墓地石人主要发现于和静县境内,有奥巴尔墓地石人、巴音郭楞墓地石人和代吾松其墓地石人,共3尊。若羌县孔雀河北岸的古墓沟墓葬随葬石人1尊。
奥巴尔墓地石人 墓地在巴音布鲁克区巴音郭楞乡阿尔夏特村西10公里处,地处河流交汇地带,地势平坦开阔,水草肥美。墓葬为圆形环石圈墓,直径5米。圈内散见砾石,石人距墓葬3米,面东。
石人有些倾斜,露出地面高0.8米,宽0.38米。刻石呈长方形,弧顶,颈肩分界不明显。头圆,长方形脸型,眉弯,麦粒形眼睛。鼻子窄而翼部稍宽,髭呈八字形。嘴弧形浮起,启口。颧骨比较明显。另外,左手执牛角状杯。石体剥蚀较严重(见图7.5.1)。
巴音郭楞墓地石人 墓地在巴音布鲁克区巴音郭楞乡政府驻地北2公里处,位于独库公路西侧。墓葬为南北相连的两个大土墩墓,直径皆为4.65米,高 1.1米。石人立于墓葬南面,面向东。
石人高1.8米,宽0.48米。刻石呈长方形,斜顶,剥蚀严重。仅能看出面部五官,面部浮起,眼睛圆,鼻子呈渐宽形式,翼宽明显。刻石没有表现出颈肩分界(见图7.5.2)。
代吾松其墓地石人墓地在克尔古提乡浩尔哈特村境内,为石堆墓,曾发现墓室有两块大石板。
石人高1.9米,宽0.51米。刻石长方形,颈肩分界明显,头上帽饰呈梯形,脸面有些圆,弧眉,窄而长的鼻子,小口。颈部刻有环状项饰,两臂屈于腹部,手作抱器皿状。刻石风蚀,细部不清,面部有些内凹,浮雕五官(见图7.5.3)。
古墓沟随葬女性石人墓地在若羌县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石人出自被称为“第一种类型”墓葬中,地表无环形列木,经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3800年②。
石人高0.275米,宽0.11米。刻石为白色细砂岩质,颈肩分界明显,束腰明显。肩以上为倒梯形脸型,上宽下窄,弧角。隐约见有黑色横竖线条,以示眼、鼻、口等。肩圆而宽,颈胸部饰以折线条,平行排列,疑为项饰。胸部浮起两个圆形乳房。束腰带为索面。表现出了稍圆的臀部。现藏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见图7.5.4)。
二、阿克苏地区石人
阿克苏地区至今仅在温宿县包孜东墓地发现1尊石人③。
包孜东墓地石人 墓地在包孜东乡包孜东村西北,为石堆墓,直径22米,高2米,石人立于墓东81米处,面东。石人通高1.25米,宽0.37米。刻石为长方形石板,细砂岩质。颈肩有分界,但不明显,头圆。脸型有些方,圆下巴颏。弧眉,鼻残,眼睛不对称,左眼表现出了眼睑。髭曲翘,嘴不清楚,另外,能看出来左臂横屈,手做抚腹状;右臂斜屈,手持杯。杯呈方体。其他地方没有雕刻。现藏于阿克苏地区文管所(见图7.5.5)。
包孜东墓葬进行过发掘,但是,没有出土有利于反映墓葬年代的遗物。墓中出土了鹿石,是利用鹿石石板作为墓葬盖板的,所以,墓葬要晚于鹿石的年代。
三、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石人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石人主要发现于沿天山南麓的阿合奇县境内,有3尊墓地石人,即阿文库墓地石人、奥依阔鲁什墓地石人、克州石人。
阿文库墓地石人 墓地在托什干河北岸,第二阶地上面。墓葬为石堆墓,直径4米,石人立于墓葬西面,相距0.7米,面西。
石人露出地面高0.62米,刻石为一砾石,斜角顶,长方体,以浮线雕刻出人的面部轮廓,脸呈卵圆形,三角状下巴颏。眼睛浮起,由上下眼睑构成眼镜形的框,右侧眼球呈菱形,左眼球为圆形。鼻子窄而长,占据了半个脸面。髭曲翘,合字形嘴。下巴颏上面饰以菱形饰。刻石没有表现颈肩分界,顶部的斜角顶尖呈圆形,构成一种帽饰(见图7.5.6)。
奥依阔鲁什墓地石人 墓地也在托什干河北岸,处于巴什麦尔开其沟内。墓葬为石堆墓,石人倒躺在墓南面。
石人高0.9米。刻石为一不规则长方形石板,在上部浮雕表现了人的眼睛、鼻和髭等。脸部轮廓不清,石面上有一些线刻痕迹破坏了原雕像。可以看出来有弧眉,眼睛呈圆形,鼻直而翼稍宽,髭呈八字形,阴刻嘴。其他地方没有雕刻,刻石边缘不整齐,呈上宽下窄状(见图7.5.7)。
肖买尔盖西(克州)石人 刻石呈长椭圆形,弧顶。石人颈肩分界不明显,主要雕刻面部。脸呈菱形,小头,三角状下巴颏。弯眉,突眼,鼻子窄而长,髭曲翘,阴刻小嘴。颈部阴刻呈槽状。刻石剥蚀严重,体部看不出雕刻(见图7.5.8)。
图7.5.1 公元8~9世纪。露出地面高约0.8米,宽0.38米。墓地石人,面东。发现于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阿尔夏特村奥巴尔墓地。刻石是弧顶的长方形条石,发饰不清,脸面呈长方形,弯眉,窄长鼻,髭呈八字,口微张呈噘状。另外,似有山羊须,左手执牛角杯。石人剥蚀严重,脸面显得比较宽。现存原址。见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3年第1期。
图7.5.2 公元8~9世纪。露出地面高1.8米,宽0.48米。墓地石人。发现于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巴音郭楞墓地,面东。石人剥蚀严重,刻石是斜顶的长方形,以浅浮雕刻出人的五官,隐约能辨别出弧眉、圆眼,鼻子是宽翼形。现存原址。见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3年第1期。
图7.5.3 公元8~9世纪。高1.9米,宽0.51米。墓地石人。发现于和静县克尔古提乡代吾松其墓地,具有圆雕式,著梯形帽,圆形脸面,细弯眉,窄长鼻,小口,圆颏。颈短,有项饰。两手臂屈于腹,作抱物状。现存原址。见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3年第1期。
图7.5.4 青铜时代,高0.275厘米,肩宽0.11米。随葬石人。1979年孔雀河古墓沟墓地墓葬出土。具有圆雕的形式,呈上宽下窄的梯形脸面,角形下巴颏。发、眉、眼和口以黑色的横线表现,鼻则用纵线。石人斜肩,三条平行曲折线连于两肩,疑为项饰。胸部是一对圆形的女性乳房,束腰,略表现出胯部,无腿部的雕刻。现藏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见于王炳华:《孔雀河古墓沟发掘及其初步研究》,《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第1期的报道。
图7.5.5 公元6~8世纪。通高1.25米,肩宽0.37米。墓地石人。发现于温宿县包孜东乡包孜东墓地。石人立于一石堆墓附近,具有半圆雕的特点,雕刻出了头、颈、手臂等。刻石是一长方形石板,脸面较平呈椭圆形,弧眉,直鼻,曲翘的髭。颈不明显。石人右臂屈,手执筒状杯;左臂屈,手做抚腹状。现藏于阿克苏地区文管所,见于王博、常喜恩:《温宿县包孜东墓葬群的调查和发掘》,《新疆文物》,1986年第2期。
图7.5.6 公元8~9世纪。露出地面高0.62米。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合奇县托什干河北岸阿文库墓地。石人面向西,其后0.7米处是一直径约4米的石堆墓,现封石已挪做它用。刻石为一砾石,仅浮雕出人的脸面,面形椭圆,弧眉,重眼,眼仁有些圆。鼻窄长,翼稍显。髭曲翘,合字形口。颏部浮起一方菱形饰,角状下巴颏。现存原址。
图7.5.7 公元8~9世纪,通高0.9米。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合奇县托什干河北岸巴什麦尔开的奥依阔鲁什墓地。石人北侧原有石堆墓,石人平躺在墓南。刻石呈不很规则的长方形。为一较大的石板,浅浮雕出了人的脸面。弧眉,圆眼,直鼻,一字形口,也雕刻了双耳。由于有人为的刻画,有的雕刻不很清楚。现存原址。
图7.5.8 公元8~9世纪。墓地石人。阿合奇县哈拉布拉克乡肖买尔盖西村。
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普查办公室:《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3年第1期。
②王炳华:《孔雀河古墓沟发掘及其初步研究》,《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
③王博等:《温宿县包孜东墓葬群的调查和发掘》,《新疆文物》,1986年第2期。现存博孜墩博地。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王博,祁小山著.-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