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斯坦因邂逅“东方的庞贝城”
作者:传奇翰墨编委会

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古代有一条叫做尼雅的大河从这里流出。它发源于昆仑山,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中部自南向北流入卡巴克·阿尔斯汗村附近的大沙漠,长约210千米。在出山口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盘旋,形成了一片冲积绿洲,叫做尼雅绿洲。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就在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还在为他发现楼兰古城而兴奋不已之际,来自英国的探险家斯坦因率领的另一支探险队来到了一个坐落在尼雅绿洲上的城市——尼雅巴扎。一个名叫伊普拉欣的当地人从北方沙漠里带回来的两块写有字迹的木简引起了斯坦因的惊讶:这些木简竟然是用一种早已消失了的佉卢文书写的。佉卢文最早起源于古代犍陀罗,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的文字,全称“佉卢虱底文”,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带使用,公元1-2世纪时在中亚地区广泛传播。公元4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王朝的灭亡,佉卢文也随之消失了。到了18世纪末,佉卢文早已经成了一种无人可识的死文字,直至1837年英国学者普林谢普才探明了佉卢文的奥秘。斯坦因认为,佉卢文在沙漠中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很可能是沙漠中一个不为人知的王国曾经存在的证据。
1900年1月,斯坦因在伊普拉欣引导下,顺利到达了伊普拉欣发现文物的地方。在这一天时间里,他就获得了几百片木版文书,超过了以前人们所知的这类文书的总和,简直是天大的收获,远远超出他的想象。让斯坦因兴奋的还远不止这些。
当斯坦因闯入古城遗址时,眼前的一切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用梵文雅语书写的一段段佛经、汉文木简,还有陶器、铜镜、金耳饰、铜戒指、铜印、铜镞、带扣、铁器、玻璃、贝器、水晶珠饰、木器、漆器残片和各类织物,更有欧洲人从未见过的捕鼠夹、靴熨斗、弓箭、木盾、红柳木笔、六弦琴、餐具等。出自寸草不生的沙漠中近2000年前的古代遗物,连身临其境的斯坦因也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官署、佛寺、民居、畜厩、窑址、炼炉、果园、桑林、古桥、田畦、渠道、蓄水池、墓地等遗迹,也出乎意料地展现在斯坦因眼前。
斯坦因为这个神奇的发现欣喜若狂。他把所发现的城市遗址命名为“尼雅遗址”。尼雅的发现轰动了欧洲,学者们把它称为“东方的庞贝城”。
斯坦因发现尼雅遗址后,他把掠夺来的古文书记录并发表出来,其中的汉文简牍很快被中国国学大师王国维看到。凭借丰富的学识,王国维在一番研究之后断定:尼雅就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
精绝国是如何从历史上消失的呢?它为何被埋没于滚滚黄沙之下呢?为什么璀璨的绿洲变成了死亡的废墟呢?这些谜底,历史学家们既困惑不解又争论不休,没有一个人能给出毫无争议的答案。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传奇翰墨编委会编著.-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