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概说
- 交通路线
- 长安与丝绸之路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上
- 从长安到罗马——汉唐丝路全程探行纪实下
- 海上丝路史话
- 丝绸之路史研究
- 早期丝绸之路探微
-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 中西丝路文化史
- 沧桑大美丝绸之路
- 传播友谊的丝绸之路
- 路途漫漫丝貂情——明清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
- 世界的中国——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寻找失落的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2000年
- 丝绸之路——从西安至帕米尔
-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4
-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
-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的兴衰
- 丝绸之路在中国
- 丝路景观
- 丝路起点长安
- 丝路文化新聚焦
- 丝路之光——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实践
- 中国丝绸之路交通史
- 中华文明史话-敦煌史话
- 中国·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新史
- 西域考古文存
- 丝绸之路的起源
阿拔斯王朝
作者:传奇翰墨编委会
公元747年,奴隶出身的阿布·穆斯林领导呼罗珊人民举行起义。公元750年,统治阿拉伯近90年的倭玛亚王朝被推翻了,从此开始了阿拔斯王朝(公元750-1258年)的统治。
阿拔斯王朝定都库法,公元762年迁至新都巴格达,公元1258年被蒙古人所灭,历时500余年。阿拔斯王朝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黄金时代,帝国的对外扩张已达极致状态,国内政治稳固、社会安宁、农商发展、文化昌明。由于阿拔斯王朝旗帜尚黑,在中国史书中被称为“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的建立与巩固,标志着阿拉伯帝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曼苏尔:巴格达的奠基者
倭玛亚王朝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倭玛亚家族是麦加贵族古来什部落12个支系中最强盛的一支。先知传教时期,倭玛亚家族首领阿布·苏富扬以坚决反对穆罕默德闻名,曾迫使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希吉来)。而倭玛亚家族的另一位重要成员奥斯曼·伊本·阿凡却是穆罕默德最初的追随者和最亲密的战友之一。由于穆罕默德生前未对其继承人的产生方式做出任何指示,伊斯兰教世界在哈里发的人选问题上不久即发生分裂。最初的四大哈里发由穆斯林公社选举产生。公元644年,奥斯曼·伊本·阿凡成为第三任哈里发,倭玛亚家族的势力得到极大地扩张。公元656年,奥斯曼·伊本·阿凡遇刺,其堂弟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反对先知的侄子和女婿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继任哈里发,引起了大规模内战。
穆阿维叶是阿布·苏富扬的儿子,在公元630年麦加被穆罕默德占领后与父亲一起皈依了伊斯兰教。公元633年,穆阿维叶参加了伊斯兰军队对叙利亚的征服之战,战后成为大马士革总督。公元661年,最后一位“纯洁的哈里发”阿里被刺杀,穆阿维叶压服反对者,成为哈里发。公元679年,穆阿维叶一世宣布其子叶齐德一世为哈里发继承人,哈里发的选举制被破坏,阿拉伯帝国从此成为一个由世袭王朝统治的封建国家。
倭玛亚王朝不成熟的宗教政策也为之造就了众多的民间反对派,诸多方面形成了一股推翻倭玛亚王朝统治的合力。公元747年,一个出身微贱的波斯释奴艾卜·穆斯林以减轻捐税为名在呼罗珊地区号召波斯人起来反抗,发动了起义。曼苏尔及其兄艾卜·阿拔斯、其叔父阿·卜杜拉等阿拔斯家族的成员逐渐走上了前台,成为起义的领导者。曼苏尔原名艾卜·哲尔法尔·阿拔斯,出身于古来什部落哈希姆族,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的五世孙。曼苏尔是他功成名就之后获得的美称,意思是“胜利者”。公元749年,曼苏尔的哥哥艾卜·阿拔斯在库法被拥戴为哈里发,开始了阿拔斯王朝的统治。艾卜·阿拔斯号称“屠夫”,生性残暴,已经穷途末路的倭玛亚家族成员都被他斩尽杀绝。
公元754年,曼苏尔的哥哥艾卜·阿拔斯去世。在阿拔斯王朝首义功臣兼头号猛将艾卜·穆斯林的帮助下,年已47岁、拼杀一生的曼苏尔战胜了叔父阿·卜杜拉,稳稳地坐上了哈里发之位。如同大部分东方专制王朝的开国君主一样,在坐稳了江山之后,曼苏尔果断地铲除功臣,加强专制集权的制度,并神化自己的统治地位。那位奴隶出身、居功至伟的艾卜·穆斯林将军终究没有逃脱“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宿命,被曼苏尔找借口杀掉了。
曼苏尔既有其兄艾卜·阿拔斯残忍果决的一面,又善于谋略,充满智慧。曼苏尔果断地剪灭了众多异教派,以武力为主,招抚为辅的办法,先后平定了辛巴德派、波斯拉万派、什叶派、哈瓦立及派等的反抗,甚至杀掉了阿里的两位玄孙易卜拉欣和穆罕默德,使他们在很长时间内难以再兴风作浪。
曼苏尔不仅善于打天下,同时也是一个治天下的能手。首先,他竭力建立哈里发本人的绝对权威。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已不仅仅是先知的代理人,还是真主安拉在人世间的代表,是“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全国必须在星期五的聚礼日为哈里发本人祈福;众多的御用神学家到处宣传阿拔斯王朝万世长存,不可更易。其次,曼苏尔仿效波斯旧制,建立起完整的行政体制,官僚体系更加完善,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首相(维齐尔)的权力过大,为后世哈里发的权力被架空埋下了伏笔;哈里发本人除了拥有绝对专制的权力之外,还拥有全国最大的地产;常备军制度较为成熟,建立了以波斯呼罗珊人为核心的多民族的军队;税收方面则从倭玛亚王朝时的以人头税为主改为以土地税为主;法律方面,主要根据《古兰经》来确定。
城市的发展与某些帝王的巨大推动作用密不可分,如君士坦丁堡和君士坦丁大帝、圣彼得堡与彼得大帝等。而巴格达的兴起则离不开曼苏尔。
由于库法城是亲阿里派的,所以曼苏尔的哥哥艾卜·阿拔斯认为这个地方不安全,于是便在安巴尔修建哈希米叶城作为都城,这座城因皇室的鼻祖哈希姆而得名。曼苏尔即位后,虽然一直居住在哈希米叶城,但心中却总为没有一个合适的新都而苦恼。曼苏尔踏勘过好几个地方,最后相中了底格里斯河畔一个古老的小村庄——巴格达(意思是“天赐”)。在曼苏尔眼中,这里“有底格里斯河,可以把我们和遥远的中国联系起来,可以把各种海产和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及其四周的粮食,运来给我们。这里有幼发拉底河,可以把叙利亚、赖盖及其四周的物产,运来给我们”。从公元758年开始,曼苏尔从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帝国的其他地方招募了10万工程人员,耗资约4883000第尔汗,历时4年来修建他的新都。
公元762年,阿拔斯王朝迁都巴格达,曼苏尔将其命名为“和平城”。由于这座城是圆形的,故又有“团城”之称。城分外城、内城和紫禁城3层,外城四周有一条深壕,筑有3道城墙。这3道城墙以紫禁城哈里发的宫殿为圆心,构成了3个同心圆。城墙各有等距离的4道城门,4条大街从中心区辐射出来,像车轮的辐条一样,伸向城门。哈里发的宫殿因镀金的宫门而得名“金门宫”,又因引见殿高达40米的圆顶而被称为“绿圆顶宫”。紫禁城内还有官邸、清真寺、图书馆、花园等。公元773年,曼苏尔又在城郊底格里斯河岸上另建一座宫殿,叫做永恒宫。这里的花园,据说可与天堂里的花园媲美。接着,在河东岸建筑了第三座宫殿,叫做鲁萨法宫,作为皇太子、哈里发的儿子麦海迪的住所。河的东西两岸用浮桥连接,互为掎角之势。
巴格达的意思是“神赐予的城市”,而它的崛起也确实有如神助。仅仅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巴格达便从一座村庄摇身一变成为百万人口的大都会,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中心,还获得了“博物之城”的美称。
8世纪中期至9世纪,在哈里发哈伦·拉西德和麦蒙执政时,巴格达城得到了进一步扩建。新建了许多清真寺、宗教学校、图书馆、天文台、客栈、驿馆、市场、澡堂及市政交通设施,使该城进入全盛时期。公元830年,哈里发麦蒙在巴格达创建国家学术研究机构“智慧馆”,聚集不同民族及宗教信仰的著名学者,将希腊、波斯、印度等国的古典著作加以收藏、整理并翻译成阿拉伯文,促进了阿拉伯科学文化的发展。9-11世纪,巴格达伊斯兰学术方兴未艾,苏菲派、穆尔太齐赖派、艾什尔里派及阿拉伯语言学派的学术活动十分活跃,巴格达曾建有30多所各类宗教学校,其中以11世纪塞尔柱朝首相尼扎姆·穆勒克建立的尼采米亚大学和13世纪哈里发建立的穆斯坦绥里耶大学最为著名,曾培养出了大批著名学者和官吏。这个都城的威望和壮丽,是中世纪时代的任何都市所不及的。一时之间,巴格达同开罗、科尔多瓦并称为伊斯兰世界三大文化名城。
公元775年10月7日,曼苏尔在朝觐途中死于麦加附近。他是阿拔斯王朝的实际奠基人,阿拔斯王朝持续了500余年,其长寿正是曼苏尔打下的良好基础的功劳。他因为营建了巴格达这座“神赐予的城市”而名垂千古,他使伊斯兰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其历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哈伦·拉西德时期
哈伦·拉西德是阿拔斯王朝第五任哈里发(公元786-809年在位)。他生于波斯,自幼受波斯籍大臣世家巴尔马克家族的教养而博学多才。他早年曾两次领兵远征拜占庭帝国,第二次远征还兵临君士坦丁堡,迫使拜占庭摄政女皇爱利尼乞和。正是因此而被其父赐予拉西德称号,意思是“正直者”。公元786年,哈伦·拉西德继任哈里发。即位后,哈伦·拉西德根据波斯萨珊王朝的统治经验,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大法官职位;在全国交通要道设驿站,建立严密的情报网,以加强对地方官吏和人民大众的控制和监督;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在伊拉克地区,开河挖渠,修筑堤坝;为保证国库收入,指派大法官阿布·尤素福制定了赋税法《地租》,规定土地税不再按土地面积征收,而按年收成征收。
手工业作坊蓬勃兴起,帝国各地生产的纺织品、玻璃器皿、瓷器、宝剑和铠甲在西方享有盛名。巴格达作为商业中心,商旅辐辏畅通四方,直抵遥远的东方、西欧乃至北欧。经济繁荣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各地的诗人、文豪、学者不受民族和宗教信仰的限制,享有极大的学术自由。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于公元797年和公元802年曾先后两次遣使谒见哈伦·拉西德,而哈伦·拉西德也派使臣于公元801年及807年进行了回访。
阿拔斯王朝和中国唐朝的贸易和文化往来也十分频繁。巴格达和长安有水陆交通相连:水路经波斯湾穿过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抵广州,即著名的香料之路;陆路取道波斯和中亚,即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
哈伦·拉西德还是一位奢侈的君主。皇宫及附属于皇宫的供内眷、太监和特等官吏居住的建筑,就占去了巴格达城的1/3。皇宫里的引见厅非常壮观,里面的地毯、帐幔和褥垫都是东方所能制造的最好的产品。在哈伦·拉西德妻子左拜德的桌子上,只准摆设金银器皿和用宝石镶嵌的用具;她用宝石来点缀自己的鞋子;相传她某次朝觐天房就花费了300万第尔汗,其中包括从40千米外的源泉引水到麦加城的设备费。而哈伦·拉西德的儿子哈里发阿明(公元809-813年在位)在某个晚上赏赐他以歌唱为业的叔父易卜拉欣·伊本·麦海迪30万个第尔汗,作为吟唱艾卜·努瓦斯几句诗的报酬。而易卜拉欣所得的赏钱,一共达到了2000万第尔汗,相当于几个县的土地税。
阿拔斯王朝的皇亲国戚、大臣、官吏、职员以及皇宫的随从也一样过着奢华的生活。与阿拔斯人同宗的哈希姆族的成员,经常领到国库的大量津贴,直到穆塔希姆(公元833-842年在位)时才废除这个惯例。据说哈伦·拉西德的母亲赫祖兰的收入,达到了1.6亿万第尔汗。哈伦·拉西德的弟弟易卜拉欣曾为他举行过一次宴会,宴会上有一盘切得十分细的鱼肉让哈伦·拉西德觉得很奇怪。易卜拉欣告诉他,那盘菜是用150条鱼舌头做成的,共花费1000个第尔汗。
阿拔斯王朝皇室的生活见证了巴格达的豪华,而巴格达的豪华则是随着全国的繁荣而与日俱增的。可以说,从哈伦·拉西德开始,巴格达进入了它最辉煌的时代。
哈里发麦蒙:见证巴格达的辉煌
麦蒙是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发(公元813-833年在位),哈伦·拉西德之子。哈伦·拉西德生前立原配夫人左拜德的儿子阿明为王储,麦蒙为第二王储,作为阿明的后继人。阿明即位后不久,废麦蒙而改立自己的长子穆萨为继承人。于是弟兄争权,内战爆发。公元813年麦蒙军队攻陷首都巴格达,阿明被杀,麦蒙继任哈里发。
麦蒙在位期间,重视农田水利的发展,土地税额有所减轻,农业得以迅速发展。手工业和商业随农业发展而兴隆,海陆商道畅通无阻。海上商道分为两路:东路从巴士拉港出波斯湾,达印度、中国;南路经红海,出曼德海峡,通向东非沿岸和附近岛屿。陆上商道以巴格达为中心,东沿古丝绸之路,达撒马尔罕;西至叙利亚、埃及、北非、西班牙,达西欧各国;南至汉志(希贾兹)、也门;北至波罗的海沿岸。据记载,麦蒙时代的全国年收达38829万第尔汗,史称“麦蒙盛世”。麦蒙时代也是阿拉伯文化的璀璨时代。首都巴格达不仅经济繁荣,文化也高度发达。麦蒙奖励学术,于公元830年创建了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馆”,它是自公元前3世纪前半期亚历山大港博物馆成立以来最重要的学术机关。智慧馆内设科学馆、翻译馆、天文馆,不分宗教,不问族别,遍请各方学者前来研究、讲学。智慧馆内的图书馆,藏书丰富,多为各文明古国的珍本。麦蒙还是第一个将希腊哲学介绍到伊斯兰世界的人。他倾向于重理性的“穆尔太齐赖”派,支持该派从“理性派”角度提出的有关宗教学与哲学的观点。在公元830年以前,翻译工作是一种自由散漫的工作,由基督教徒、犹太教徒和新入伊斯兰教的人独立地进行。自麦蒙开始,翻译工作则主要集中在这所新建立的科学院中进行,出现了延续百余年的“翻译运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史无前例。他派人将各方搜集到的古籍汇集到巴格达,并重金聘请东西方翻译家,把希腊、罗马、波斯、印度和叙利亚的古籍译为阿拉伯文,仅希腊古籍就译出了近百种之多,对世界文化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皇室的富丽堂皇,在此时更获得了充分显示的机会,特别是在哈里发的登基典礼、王室的婚礼、朝觐天房和接待外国使节的时候。麦蒙和他的宰相哈桑·伊本·赛海勒的18岁的女儿布兰于公元825年举行婚礼的时候,耗费了难以置信的财富:人们将1000颗极大的珍珠,从一个金托盘里撒在新人的身上;两位新人站在一床金席子上面,那床金席子是用珍珠和蓝宝石装饰的;一支200磅(约合90千克)重的龙涎香烛,把黑夜照得亮如白昼;许多麝香丸被抛撒给参加婚礼的皇亲国戚和高官显贵,每个麝香丸里都有礼券一张,上面写明田地一份,或奴隶一名,或别的礼物。哈里发穆克塔迪尔于公元917年接见君士坦丁七世的使节时,哈里发的列阵中包括骑兵和步兵16万人,黑太监和白太监7000人,侍从700人;在阅兵式中,有狮子100只,分列前进;哈里发的宫殿里,挂着帐幔3.8万幅,其中有1.25万幅是绣金的,此外还有地毯2.2万条;异树厅里陈列着的一棵重50万打兰(约合8864克)、用金银打就的树更是让使节们叹为观止,树枝上歇着金质和银质的小鸟,一按开关,群鸟就“啾啾”地叫起来;皇宫里珠光宝气,以至于使节们误将侍从办公厅、宰相办公厅当成了哈里发的引见厅。
丝绸之路:神秘古国/传奇翰墨编委会编著.-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