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桥沟村。
旧址平面大体呈长方形,南北朝向,由7排共52孔石窑、15间瓦房、一座天主教堂及鲁艺广场组成,布局比较规整,现占地面积1.3公顷(绝对保护区),建筑面积3037.55平方米。石窑洞为1923年至1935年陆续建成,面墙和后背墙均有挑檐遗留。多用当地产砂石砌筑。半圆形满间木棂格窗户置于窑洞拱券部,其下为木棂方格窗。天主教堂始建于1930年(一说1929年),1934年竣工。为砖石结构仿哥特式建筑。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各类高级和中级文化艺术人才的专门学校。教员队伍汇集了当时文化艺术界的精英。新中国成立后,周扬、江丰、周巍峙、茅盾、张仃、华君武、贺绿汀等人都是新中国文化艺术界各部门、院校的主要领导人。鲁艺是革命的文化艺术人才的摇篮,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在革命文化艺术史研究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鲁艺于1938年4月10日在延安成立。起初校址设在延安城北门外云梯山半山腰。1939年8月迁到桥儿沟。1940年后,校名全称为鲁迅艺术文学院。1939年夏,根据中共中央决定,鲁艺与陕北公学、工人学校、青训班合并,组成华北联合大学开赴前方。开赴前方的鲁艺师生组成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沙可夫任院长,吕骥任副院长。1939年11月28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留在延安的鲁艺部分师生重建鲁艺,院长为吴玉章,副院长为周扬。鲁艺的教育方针是:团结与培养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以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毛泽东为这个学校题写的校训是:“紧张、严肃、刻苦、虚心。”学校初办时设戏剧、音乐、美术3个系,后增设文学系。各专业的学制最初规定为6个月,1940—1941年期间,学校加强了专业化的学习,各系一律延长为3年(实习除外)。为了紧密联系实际,鲁艺还设有文艺工作团、实验剧团、歌舞团、美术工作团以及其他的科研组织。鲁艺建校以后,培养了大批革命文艺工作者和干部。
该旧址是桥儿沟革命旧址的组成部分。1996年11月20日,桥儿沟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