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古道探寻

古道探寻

[上一记录] | [下一记录]

巴岭米仓道




米仓道的路线在《通鉴》胡三省注中说:“兴元之南有大竹路通于巴州。”由此说明米仓道的范围北起陕西汉中,南抵四川、重庆之间。在古代,巴与蜀是两个不同的邦国,米仓道在胡三省为《通鉴》的注说中,也反映出中原与巴国的密切关系。除此之外,米仓道还联系着西去的金牛道到成都,南下木门道达重庆。
  从陕西南郑出发,要翻越小巴山过焦家河,再翻米仓山进入巴蜀北大门南江。由于两座大山各有对应的两个山凹都可以供人翻越,于是,形成两条路可供人们选择:一是经南郑秦家坝、小坝、黄草坝至大巴山凹的卡门(明、清在此修筑的关隘,一式两座,相距数米,川陕巡检司交叉把关,后更名为官仓坪),进入四川的大坝堡,越草鞋坪,翻米仓山,经米仓关、官坝堡、令牌子坡、竹坝子、柳湾子、鹿角垭、甑子垭进入底塘堡(今南江县城)。二是经南郑走喜神坝、挡墙河、贾家河、崖房坪、台上(小巴山山凹,川陕界)、铁炉坝、焦家河、麦子坪、老君岩、龙神店、抽筋坡、银杏坝、峡里、沙滩、阎王碥、头道水、马跃溪、琉璃关至底塘堡,这两条山路通常称为米仓道北段。米仓道南段是出底塘堡经东榆堡、石灰堡,过八庙垭到淘金堡(赤溪场)、马掌堡、白杨堡(下两河口)、元潭堡,进入巴中城。
  米仓道西去接金牛道路线:由台上分路,经焦家河、白头滩进入旺苍县的檬子,经八角树、正源、代家坝、燕子砭进入广元金牛道。米仓道南下接木门道路线,在老君岩分路,经店沟里、坪河堡、殷家碥、简家营至旺苍县楠木、艾家坡、堡子(普济),进木门道。
  巴中既是米仓道的终点,又是米仓道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它有着南下重庆水、陆两路交通的便捷和西去成都平坦道路的优势。
  米仓道的政治、军事地位十分重要。新修《南江县志》载:“秦末汉初,从南郑到四川的道路中就有米仓道,楚汉相争,萧何追韩信途经米仓道,至今仍保留截贤岭、韩溪等地名。”据《四川通志》载,唐集州刺史杨师谋著有《集州两角山记》记载了这一事件,并树石碣于岭上,铭曰:“萧何追韩信至此”,其两角地处平河堡,地势亦险峻,乃米仓道至木门道必经之路。史载,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战,张郃守汉中,进军宕渠、蒙头、盈石(今渠县),与张飞相拒50多天,张飞率精卒万余与张郃交战,因山道狭窄,前后不能相顾,张飞遂破张郃。据《渠县志》载,有张飞碑,文曰:“飞率精卒万人,大破张郃于八蒙,走马勒铭。郃弃马缘山,与麾下十余人,从米仓道退回南郑。”北宋以来,米仓道为宋用兵之道。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金兵入凤州(今陕西凤县),兴元帅程松亟趋米仓山,由米仓山道遁入阆中。
  近年来,在南江城东2.5公里处的琉璃关乱石丛中发现了南宋时期刻在一块巨石上的记事碑文,铭曰:“绍兴三年二月十五日,金贼犯兴元府。”落款为弓级任荣记,与以上史料相符。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取米仓道进入四川通江、南江。爱国将领杨虎城部与红四方面军有过密切关系,曾援助武器药品,经米仓道运送至根据地前线,《红色交通线》记载:“每隔30里设秘密交通站一处。”
  米仓道自形成至今,其商旅、文化活动十分繁荣,历代官府对这条道路的建设都很重视。《四川通志》载:历代有旧设关隘6处,城堡3处,店铺21处。另考察还发现仓库遗址1处,史载有历代官府在各关隘、店铺设驻官兵、司兵、巡司、巡检的情况。历代官府对道路的整修也很重视,有石刻碑记为证。如刻在石灰铺岩壁上的碑文曰:“天宝四载,太守郑子信此南北路移险造阁记。”又如宋嘉定二年(1209年)刻在琉璃关石壁上的修路记事碑文和沿途修建的若干指路碑,也是很好的例证。近年来沿途出土了大量的有关实物资料,如1978年在大坝铺出土了24件宋代银盏,同年又在赶场黄泥堡出土了半两五铢制钱50多公斤,1982年在八庙垭出土一种小五铢20多公斤,1988年在县城(底塘铺)出土开元通宝1.1万多枚。1999年在桃园发现汉代砖室墓群,其墓砖分别为边长35厘米的方形和17厘米×8.5厘米的条形砖两种,澄泥质地,火候较高。还发现有汉代瓦窑遗址与数十公里长的古战壕遗址等,这些都能说明米仓道的商旅繁荣,文化发达。
  米仓道除了实物遗迹和史志方乘外,历代诗歌中也保存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史料,古代文人学士往来米仓道常常抒怀题咏,留下了数量可观的诗词歌赋,这些诗词歌赋较之正史文献,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和纪实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内容。下面摘录几首主要的,以飨读者。汉代王子韶《三秦谣》:“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山水险阻,黄金子年。蛇龙鸟拢,势与天通。”唐代诗人李商隐路过米仓道,也留下传世诗作《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梁廷保)
道汇长安: 秦岭古道文化地理之旅/高从宜.-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